到企业调研,有人反映,每年政府都会派人来调研走访,态度很诚恳,能认真倾听意见和呼声。但回去后,很多杳无音信,需要排忧解难的问题依然如故。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调查研究,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,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,是上级与下级沟通的有效途径,通过调查研究,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,才能体验民情、听到民声、解决民困,也是政府施政决策之重要参考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“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,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。
然而,一些地方政府、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把调研当作走秀场,下到基层走走看看,开个会听个报告,说上几点意见,带上反映问题,在回去研究研究的余音中绝尘而去;还有一种调研走访是抽调一部分人,组成工作组,深入企业、厂矿调查了解情况,听取基层反应的问题,回去后把调研报告一交,从此泥牛入海,杳无音讯,这种“调而不研”“有调研无结果”的调研实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,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和施政决策判断。
更有借“调研”之名,行“吃喝玩乐”之实,“调查研究”变成摆样子、走过场,调研成为“观光旅游”,把权力视为私有,意识不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觉得权力越大,就越是高人一等,把物质享受当成人生的最高追求,用国家和人民的钱为自己的物欲埋单,毫不吝惜,尽情挥霍。
习近平同志近日在湖北调研时指出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更没有决策权。”调查研究、实事求是,本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指导方针,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、让人仰视的大人物,坐在办公室深居简出,闭门造车,听不进别人的意见,施政决策不顾民生、民情,仿佛决策权是与生俱来的,拍脑袋决策、政绩工程比比皆是,与群众需求、客观实际毫不相干,失败了重新来,反正无人追究。
长期以来,有些党的领导干部工作脱离群众、脱离实际,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,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懒于处理,群众正当合法利益不被重视,久拖不决,以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挤占改善民生的资源,工作上要么不作为、要么乱作为,抱着“有权不使,过期作废”的态度大肆收受贿赂,个人主义、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思想占上风,完全将“权力是人民给的”的提醒置之脑后。
今天,站在攻坚克难的风口浪尖上,让调查研究这个“传家宝”发挥作用,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搞论证、做决策、体民情、察民意的得力手段,真正成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切入点。
(作者单位:云南省弥勒市委组织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