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
标题
标题
标题
标题
从古至今,人们内心无不渴求一方自在天地。文人雅士,或寄情于山水之间,或澄怀于方寸之地,即使在家中,也不忘辟出一间精神后花园,觅得一番雅趣。
作为精神后花园的书房,往往都喜欢借石头助力。有道是“山无石不奇,水无石不清,园无石不秀,室无石不雅”。石头与天为徒、妙师造化,人观之得其意,格之穷其理。此番意趣,自为文人所好。
苏州民俗画家谢友苏先生的一幅画《赏石》中,描绘的就是苏州人赏石的画面。还题诗一首:赏石好其形,养鸟悦其声,芸芸世间事,点缀此人生。
“赏石好其形”,是人们赏石的传统思维方式,比如说太湖石的“瘦透漏皱”,就是紧扣“形”上。太湖石因常年被湖水冲击而涤出印痕,甚至生出孔穴,体形苗条修长似少女,是为“瘦”。因石上有孔洞,点燃一炷香放在石头底端,太湖石上的孔洞就会飘散出缕缕青烟;若将一杯水从石头顶部倾倒而下,孔洞就会滴漏下股股清泉,是为“透”“漏”。太湖石的表面呈“皱”状,有节理花纹,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巧趣,给观赏者带来丰富意蕴。
石头在中国文化中也颇有奇妙之义,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中,就有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。那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,也就是一尊石头猴子。
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又成为文学代表的石头,当然是初名《石头记》的《红楼梦》中那块通灵宝玉。从一块补天遗漏的顽石写起,故事则从“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的姑苏城阊门外落笔,一桩“真事隐去”,一番“假语村言”,这块石头便横空出世、波云诡谲了……
苏州城中也真的有两块来头不小的名石,一为苏州第十中学校园内的瑞云峰,一为留园内的冠云峰,均系宋代“花石纲”,与《水浒传》中的起义故事相关联。
谢友苏这幅赏石图,人物造型夸张,四人围着一块太湖石各自表情丰富,让人疑心被围观的石头会反客为主,不无揶揄地去窥探人间的光怪陆离,美丑并行。
二
说到苏州的石头,有一块石头可是闪光在历史上,那是一块廉石,吴门人陆绩从外地带回来的。今人常说的“压舱石”,就与这块石头有关。
欲说陆绩的廉石,先得说说他的橘子。有个“怀橘遗亲”的典故,《三国志》也记载有这个故事。东汉末年,吴郡(今苏州市)人陆绩才六岁,随时任庐江太守的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当时的高官袁术。袁术接待上门的小客人,拿出橘子招待。小陆绩吃到好吃的橘子,便想到家里的母亲,他舍不得全部吃完,就将其中两枚塞进怀中,想带回家给母亲尝尝。临别告辞,躬身施礼之际,橘子滚落地上,袁术笑问他:“陆郎啊,你做客怎么吃了还要拿啊?”陆绩如实承认:“好橘子,想带回家给妈妈品尝。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,十分惊奇,四处称赞。后来,这个故事被编入《二十四孝》。
从这个故事的流传过程看,不能不提及重要配角袁术。历史上,袁术的形象并不太妙。但在陆绩怀橘的故事中,面对一个孩童最朴实的情感,即使是负面的人物也流露出了温厚长者的一面,很有人情味。袁术不认为家中的小客人吃了还要拿有何不可,恰恰相反,他从孩子对母亲的感情上,从孩子清澈的目光中,看到了最纯粹的善意。于是,他嘉许这个有孝心的少年,并将陆绩怀橘遗亲的故事宣扬出去,表示肯定。这说明,人心相通,人性相通。
一个少年怀中的橘子,给一个白面冷酷的角色,涂上了些许暖意的腮红。
当然,更值得称道的,还是陆绩心中想着他人。他得到好东西,不是自私独享,而是想着分享。他带着外出做客时尝到的好橘子,回家给母亲,他母亲品尝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两枚橘子,更是儿子的惦念与爱意。这枚带着小儿体温的橘子,昭示的是其孝心爱心,是可贵的人之品行。适时加以肯定和点拨,告诉他,对自己母亲要这样,对他人也要这样,就能让儿子小小心灵树立为众多人谋福祉的志愿。
三
知道了陆绩的怀橘,再看其日后船载廉石还乡,便不难理解。
陆绩的这块石头,并不似文学作品中的石头那样传奇,仅仅是他在千里外的广西郁林郡做郡守期间,离任返回东吴故里时,因船轻难抗风浪,从河边抬上船压舱,使船风浪中得平稳的压舱石。如今,这块穿越一千八百度春秋的石头,放置在苏州古城的苏州文庙中,让后人浏览评说。
陆绩在任时,是百姓口中的好官。他上任后非常体恤民情,郁林郡气候炎热,疫病流行,为改善当地百姓饮水,减轻疫病传播,陆绩就发动民众修筑民用工程,抵御灾病,他在南江村上黄屯带领民众凿下的井至今遗迹尚存,人称“陆公井”。陆绩到任时已有两子,正想有一个女儿,天遂人愿,他在郁林郡刚巧生了一个宝贝女儿,陆绩便开心地给女儿取名郁生,作为纪念,对脚下土地的深情不言而喻。
陆绩勤于政事,奉公清廉,任满回家之际,他身无长物,只带了简单的行李。由于行李实在太少,轻舟渡海难压风浪,只得抬一块巨石上船,作压舱之用。为官一任,这迫不得已从河畔索取的一块大石头,反映的正是其两袖清风。
河畔搬走石一块,留下的却是为官的标杆,以致后人久久缅怀。五代时的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,感念陆绩怀橘之孝道、载石之廉洁,就在陆公井边栽橘一株,故陆公井又被称为“橘井”。本土居民更为直接,将此井叫作“怀橘井”,并将此地地名定为“怀橘坊”。到了清光绪年间,时任贵县知县的蒋航,还将这一带定名为“橘井名区”,并亲自题签立牌楼,此牌楼至今仍存。这都是这位带“廉石”离任的官员留下的无形遗产。
有意思的是,陆绩的出生地和归葬地都是苏州,但怀橘的故事,既非发生在苏州,也非发生在“橘井名区”;廉石被带回故里后仍立于苏州,“廉石压舱”的起因却也远隔千里。然而,如今无论是苏州人,还是“怀橘坊”,说起这些故事来,好像其中主人公,就在身边哪条临河巷陌里。千年之后,千里之外,陆绩的遗存,依然汩汩流淌。
四
要说船运石头,苏州人一定忘不了一个反面教材——宋代吴郡人朱勔,即“花石纲事件”的主角。他为逢迎上意,四处网罗搜集太湖石,北上进汴京,投宋徽宗之好,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,广蓄私产,致使百姓生灵涂炭,苦不堪言。结果,虽然一时高官厚禄,最终落得一斩首,以惨淡句号收场。如今的“花石纲”瑞云峰和冠云峰,虽然外形比廉石似乎有颜值,体量也大出廉石多倍,但给人的正负能量,却形同云泥。船上石头进石头出,这个不说话的角儿,在演给后人看怎样一出戏?
苏州这古代船运的巨石,就像一个内涵丰富的寓言。
陆绩与橘子和石头的两个故事,久久以来,均频频被提及,遗憾的是,在讲述这两个故事时,它们往往都是彼此割离。说孝道,会说到少年陆绩与橘子;说廉正,会说到成年陆绩与石头。我们不妨将二者打通了看。
一个心里有他人的孩子,吃一枚橘子会想到他的娘,做官了,他也会心里想着百姓。在任时,他想到的是为百姓做实事,做善事;离任之际,他想到的绝不是趁机捞一把,而是善始善终,两袖清风。一枚小小的橘子,在心中有他人的人手里,渐渐变成了一块增添为政分量的廉石。
至于陆绩的压船廉石,则可以让为官者读懂更多。风急浪高,惟以廉“压舱”,方能行稳致远。官场史上,也有很多任上政绩不俗,离任时却晚节不保者,让人叹惋。想一想,真的是“年岁虽少,可师长兮”。这些人真的该想一想少年陆绩,闻一闻那个少年手中的橘香。何不在船上置一镇舱石,去过那上无愧日月,中不惧风浪,下与鱼儿嬉游的快意人生?
精美的石头会说话,但也只有知音方能听见吧?(刘放)
版权所有 :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 公廉网glwzg.cn 电 话 : 010 - 88626403
京 ICP备 :2021021516号-1 公安 备案 : 11010502047611
地 址 :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七号院 邮 箱: zgglw110@163.com